歼-36战斗机刚一亮相,全球军机产业像被泼了盆冷水,本来以为美国六代机能轻松垄断江湖,没想到自己队里先乱成了一锅粥。
现在,美国六代机大战还没开打,波音和洛马两大军火商,却演起了窝里斗。
这场大戏的开始,其实并不突然。时间倒回到2025年3月,特朗普总统直接宣布美国空军六代机项目让波音中标,F-47战斗机名正言顺地成了“新宠”。洛克希德公司呢?成了输家,连美国海军的F/A-XX项目也彻底出局。表面上是竞争,其实是给老对手上了一课。
但洛克希德这家公司,哪有那么简单认输?才过去四个月,首席执行官泰克莱特就站出来说了,本公司没被选中不算什么,更不会退出战场。反而要把重心押在“五代机和六代机之间的桥梁”上。什么意思?既然六代机迟迟等不来,索性把六代机的技术成果,塞回F-35或者F-22,力争在六代机服役之前,把“空窗期”的钱先赚了。
这下可好,美国六代机领域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表面看是技术路线之争,实际上还是利益。波音笑到最后,能独占F-47这块大蛋糕,可洛克希德偏不信邪,非得虎口夺食不可。一个炫耀新冠军光环,一个拿出“升级版”老兵自信,俨然是美军工业体系内卷升级的现场模板。
谁都知道,落选之后想翻盘有多难。可别忘了洛克希德手里还有F-35这张“王牌”。泰克莱特甚至豪言,八成六代机技术都能塞到F-35里,把它升级成“法拉利”版。听起来像是给身价千万的超跑装个运动尾翼,名头是响,但能不能真的变身成顶级新车,还是个大大的问号。
计划书上说,全球3500架F-35里,有一半都能被升级为“法拉利”版。如果真如他们所说,部署速度能追得上手机升级,那F-47怕是还没量产就被比下去了。但话说回来,计划归计划,现实归现实。
五代机再怎么改进,也撑死只是五代机,套上“法拉利”这层外壳,核心问题没法掩盖。
先说成本。本来六代机就被研发经费压得喘不过气,200亿美元起步,每架3亿美元的单价直接是F-35的三倍。洛克希德信誓旦旦说,升级“法拉利”版只要F-35价的一倍半,好像便宜了,结果还是比现在贵了50%。这不是升级,这是明目张胆要预算。
技术也没那么神奇。所谓“未来10年内,它是唯一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案”,这等于赌F-47根本赶不上三五年内服役,间接打自己国家招牌的脸。不光如此,从原型机制造到全面服役,三年时间,都不一定能把程序调试完,这么高估自己的工程进度,连业内人士都只能苦笑。
再来看操作套路。这不光是洛克希德的把戏,波音搞F-15EX的时候就这么干过:在F-15E基础上撒上一些五代机黑科技美化,摇身一变成第4.5代战机。现在轮到洛马,学得是有模有样。甚至连F-22都要被拉下水,说要用同样的方法升级。可惜,不管怎么牛吹,细节还是高度保密,媒体都只能靠脑补。
说白了,就是用“新瓶装旧酒”,最大化老机型剩余市场,把每一份潜在利润都榨到极限。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得很。F-35眼下连自身的毛病都纠结不清。软件问题层出不穷,升级到Block-4,万众期待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现在又推Block-5,具体内容?不好意思,连使用部队都没搞明白能提升些啥。工程师忙得头秃,军方心里没底,老客户抱怨不断。
其实最根本的难题就是技术拐点迟迟没到。五代机撑了十多年,要么继续升级挖潜,把成本推向天花板;要么老老实实忍一阵子,准备改变游戏规则,赌六代机有机会一飞冲天。但眼下洛马偏不信邪,明知六代机遥遥无期,也坚持肢解点技术往现役机型绑。
中国这边反而一口气两款六代机齐发,搞得美军方一边防进度拖延,一边内部掐架不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洛克希德公司如此不甘心,某种程度只是掩饰失利的尴尬。毕竟,在高端战机研发上,谁也不想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头。
这场美式窝里斗,已经不止是军工巨头们的商业之争,更暴露了美国高端装备体系面临的制度和现实困境。
军火商们大可以你方唱罢我登场,可真正能拿到手、用得上的六代机,恐怕不是大力宣传和纸上谈兵就能搞出来。中国的步步紧逼,让美方自乱阵脚,自家厂商之间你的死我活,反倒让外人围观得越发起劲。
有时候,强敌未必都在外部。敌人就在门口,还天天想着薅自己人羊毛。
歼-36安坐山观虎斗,美企窝里反的闹剧还没到头。
低息配资公司,沪深两融策略,东方汇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