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做饭、尝试摄影、仰望星空……中学生如何既享受假期又不虚度光阴?暑期刚开始,普陀区首届“暑期成长动力营”就在该区十个街道同步启动,将专业的心理成长课程送到学生“家门口”。这场由普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牵头,联动学校、社区、卫生部门打造的“教联体”协同育人项目,聚焦青少年暑期时间管理难题,以创新的时间管理训练与未来规划引导服务更多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
活动现场
“时光拼图”玩转碎片时间
“假期中怎样安排能让自己既保持专注,又轻松快乐地度过呢?还想挑战什么让自己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和惊喜呢?”昨天下午,在长寿社区活动现场,中学生们在心理老师的带领下化身“时间魔法师”。
“在暑假时光拼图”环节中,学生们将学习、运动、娱乐等图标拼贴成个性化时间表,有人把“阅读角”与“篮球时间”间隔排列,有人用荧光笔标注“每日背单词15分钟”的碎片时间,还有人把游戏时间拆成两个15分钟……在“时间魔法交流”中,同学们互相写下时间管理建议,如“试试番茄工作法”“每天设定小目标”等,既增进了友谊,也收获了实用技巧。
“暑假是充实自我的好机会,作业、预习、锻炼迎接中考都不能少。”学生陈心怡分享道,她计划用画画、听音乐来放松,同时备战美术考级,将学习与兴趣巧妙融合。王麒翔同学则提到:“暑假作业比之前少,但加上课外班,时间依然紧。”他计划用闲置相机拍摄汽车、消防设备,同时预习物理、化学,在学业与兴趣间寻找平衡。
“未来日志”让目标看得见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心理营创新设计了“未来观测日志”环节,学生用彩色卡纸重构“时光拼图”,并绘制“近期好心情计划”与“长远职业畅想”。有人把“坚持练琴”与“考上音乐特色高中”用箭头连接,有人在“时间轴”上标注“每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承诺。
“虽然想做得很多,但坚持每天列时间计划表,这样会更有条理,在此之下突然觉得目标不再遥远。”初一年级的包澄好手持彩色卡纸作品,在1分钟快闪展示中赢得热烈掌声。区心理教研员温暖老师还向每位同学赠送“时间管理工具包”,鼓励他们将创意方案转化为暑期行动。
小营员的未来日志
为何探索将心理健康融入暑期场景?普陀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副主任朱卿说,假期是放松身心的“缓冲带”,却也容易成为心理状态的“波动期”。“我们希望借助心理教育,帮助孩子们卸下上学期的压力包袱,珍惜眼前时光,也为新学期做好心理铺垫。家门口的心理成长营,把心理课堂从校园延伸到了社区街镇。大大拓宽了心理服务的半径,助力孩子们培养积极心态,提升自我规划的能力。”
低息配资公司,沪深两融策略,东方汇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